今期讓我們談談新成立的網站「端點」,及本土研究社上架 Liker Land 兩件事。
在銀河的邊緣,我們出版
碎片化的知識既無大用又難以傳承,這些知識將於歷史長河中消逝無蹤。然而若我們現在著手匯集所有知識,那便可避免智慧的失落。未來的世代可以利用這些知識,不用從零開始探索。
哈里.謝頓博士 - 《基地》
以上是艾西莫夫經典的科幻小說《基地》的情節。故事中的帝國將無可避免地走上衰亡的命運,哈里.謝頓博士於是計劃帶領一班人在銀河邊緣一顆荒蕪的小星球上建立新基地,進行保存人類重要的知識和歷史的任務。如此一來就算文明一朝盡毁,後人也可藉基地的基礎,縮短重建文明所需的時間。這顆小行星的名字叫「端點星」。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今天的努力或未能即時改變現狀,但可把眼光放遠一點,甚至以信心穿透眼前的迷霧,定焦於後人重建的基礎。
「端點」是新成立的網站,期望可匯聚和整理公民社會自主出版的刊物,讓讀者更容易找到民間敍事者的成果,讓香港人「自己的故事自己講」。捍衛出版自由的唯一途徑,就是出版。
端點會專注以分散式的方式做數位出版,讓書刊留存得更久,流傳得更遠,也讓在世界不同角落的讀者更容易付費支持和購買。目前端點收集了的刊物包括本土研究社的研究報告、《庭刊》、和三份地區報《大嶼小報》、《角醒》和《馬聞》,全部均以分散式出版方式發佈。讀者可透過 Liker Land 的打賞機制支持這些刊物,也可免費下載。
端點期望陸續有更多的刊物上架。若你或你的朋友想要出版,或想把刊物放到架上發售,歡迎聯絡端點。
本土研究社 x Liker Land
2021年,香港至少50個公民組織宣佈停運甚至解散。本土研究社是少數留下來的民間研究組織。
筆者第一次聽聞「本土研究社」,是在讀了一篇2012年訪問研究員陳劍青,題為「請用地理來說服我」的文章。近十多年香港公民社會最關注的公共議題,甚至可說全香港市民都最關心的議題,非土地問題莫屬。政府的政策,經濟的發展模式,推動城市發展的所有利益板塊,當然也包括各種光怪陸離的社會現象和不公義的事情,全都直接或間接跟土地的分配有關。
「地理,就是地方的道理。」本土研究社堅持「講地理」,以研究報告中的數字、分析、邏輯,把隱藏於程序細節和巧言令色背後的不公義揭露出來,且提出合情合理合法的建議。
講道理,還有用嗎?
本土研究社的論述有理有節,條理分明,就算官方「反駁隊」出動,恐怕都好難駁。
過去,本土研究社的研究報告涉獵過的議題包括:
土地供應問題(見《問題島途》):政府把市民要捱高樓價的責任歸因土地供應太少,並把嚴重破壞環境的填海造地和徵用綠化帶等方案列為主要選項;本研社則提出應優先發展棕地及審視分配不公等根本問題。
套丁問題(見《草木皆丁》):揭露政府縱容新界原居民利用過時的政策獲取特權,令房屋問題更難妥善解決。
納米樓問題 (見《納錐之地》):批評政府在高地價政策下推行扭曲的建屋政策,變相鼓勵地產商發展「納米樓」,令市民的居住環境更加惡劣。
棕地問題(見《棕須一變》):新界農地經常被非法破壞,然後被人利用執法和政策漏洞霸佔使用作其他用途,也產生不公義的社會現象,例如 2018 年的橫洲三村村民被逼遷的事件。筆者當年曾隨本研社的考察團登上小丘,親眼目睹被封的村落及附近被霸佔的棕地實況,映入眼簾的巨大荒謬和非人性在筆者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
不少人質疑,在今時今日的香港,講道理還有用嗎?還能改變什麼嗎?本土研究社卻認為生產知識的過程本身便具重要意義,因為可以在官方的論述以外,紮實地建立另一套更能反映民間聲音和實情的敍事,及在研究探索的過程中凝聚和培育出關注土地議題的社群。
我們仍「研」,建立敍事
當制度壞了,不講道理了,他們仍「研」。民間組織的努力在此時刻更顯重要,甚至成為反映社會現實的少數可靠聲音,研究工作所留下來的文獻成為日後追尋真實歷史的稀缺證據。
將來人們可根據本研社的研究報告,一步步還原此城走過的腳踪,證據確鑿。
本土研究社已把大部份過去的研究報告上架 Liker Land,讓社群一起參與保存資料。大部份刊物均可免費下載,然而你也可於下載時經 Liker Land 的「打賞」介面,以信用卡付款支持本研社的工作。